双赢彩票“建设性新闻”的兴起被视为是对新闻业“危机”的应对。21世纪专业新闻业所处的社会环境已发生变化:信息化的发展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新闻,双向、自下而上的传播模式补充甚至取代单向、自上而下的传播模式,双赢彩票同时,其“去中介化”特征赋权公众,使其能够自制新闻或是参与公共新闻的生产传播;与此同时,全球化使得新闻业面临如何联结全球视角以及本地视角的问题;个性化即“个人脱离传统社会结构和价值体系的过程”,促进文化多样性和个人选择自由,但同时增强了碎片化,人们变得更注重满足自己的个人兴趣和需求,新闻业面临公民社会的逐步瓦解与虚拟社区的形成;同时,非正式化带来“传统的等级距离特别是垂直距离逐渐消失”,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距离缩短,一些专业性较强的职业的权威因此而消解,双赢彩票其中,国外的新闻记者作为“第四权力”的权威也被进一步消解,新闻业面临着信任危机。传统西方媒体通常将报道的“批判性”建立在冲突与负面之中,因而犯罪、冲突、事故往往位居新闻头条,加剧了听众的绝望感,形成了“新闻回避”。在此社会环境中,新闻业面临的一项重要挑战——即如何赢得公众信任并重塑新闻业自身价值。
在这种困境下,双赢彩票乌尔里克·哈格鲁普提出了“建设性新闻”概念,他认为,双赢彩票未来的新闻工作者应该以建设性的新闻标准来补充传统新闻价值,这样有关死亡、破坏和社会苦难的报道就可以与有关解决方案、提供灵感的报道以及具有建设性影响的其他报道保持平衡。“建设性新闻”提倡新闻工作者不仅要对新闻报道流程和产品的质量负责,还应对新闻对个人与社会产生的影响负责。
“建设性新闻”在报道中不仅揭露社会问题,同时添加解决方案,寻找可借鉴的经验,并用可信数据证实方案的可行性。报道中的“冲突性”不在于突出人与政策、政府之间的矛盾,而在于解决问题时遇到的困难。
记者通过询问受访者相关问题是否可以解决、人们如何合作或者他们设想下一步有什么样的进展,从而将关注点从当下发生的即时性事件转向面向未来的视野。在传统的新闻问题(谁、什么、何时、何地、为什么、如何)上增加一个“那么现在或是下一步(我们做什么)?”的问题,并提出可能达成这种理想化未来的具体方案。
在“建设性新闻”的报道中,会试图让多方或让对立双方发声,增加报道的多样性与包容性,以促进多方讨论的方式以期达成各方的共同理解。
“建设性新闻”采访中提倡“循环提问”与“反思性提问”的建设性策略。双赢彩票“循环题”提问方式试图发现相关事实所处的语境,例如:“这对您(或其他事物、人等)有何影响?”和“您对其解释是什么?”;“反思性提问”则促使受访者反思针对该问题的建设性解决方案的新可能性,这些问题是面向未来的,例如“您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等。
在“建设性新闻”报道中,对于相关的事实数据以及报道设置超链接,提供相应的背景信息,不仅能够增加报道的可信度与真实性,还能促进读者对于报道事件有更加全面的理解,同时,如在捐款报道中附有捐款页面的链接,还能为受众进行具体实际行动时提供方便。
在“建设性新闻”报道中,新闻工作者向人们询问他们希望解决的社会议题与问题,与公众合作以获取有趣的视角和信息来进行报道,并试图促进公众讨论和信息、情感、意见、价值观、兴趣和观点的交流。
“建设性新闻”作为一种新的新闻价值,不是要颠覆传统新闻价值,而是对于以往实践中过于强调“冲突性”的纠偏,媒体的批判性应该在更广泛的意义上进行解释——不应该仅仅重现问题,它应该包括针对现实问题人们可以做什么、如何改进以及如何减少问题,在此意义上,它们通过创造更全面、更具代表性的世界图景而保留了客观性和准确性的新闻理想。同时,其创立了新闻业的第五个规范性角色:建设性角色。作为“建设性角色”,新闻业的中心作用是通过发挥建设性作用,为解决当前问题提供解决方案,从而为建设更美好的社会铺平道路。
“建设性新闻”唤起诸如希望之类的情绪可以对读者产生积极影响,还能够吸引“通常是传统新闻组织很难接触到的人”——年轻人,受过中等和中等教育的人们以及对新闻不真正感兴趣的人群,进一步促进其社会参与度。在此意义上,“建设性新闻”可以使受众有效得知并在一定程度上参与社会事务,同时也加强了媒体与公众之间的联系。学者通过实验指出建设性新闻可以提高人们对可能的解决方案和榜样的认识,从而鼓励参与和模仿。新闻受众观看关于解决社会问题的新闻报道后,他们会体验到高度积极的情感,这种情感能够促使其帮助他人。因而,建设性新闻被认为能够更好地为社会国家服务。
“建设性新闻”作为一个开放的概念,是一种具有本土化特征的实践。建设性新闻的实践也应顺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使得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和新闻从业者可以因地制宜地探索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和媒介规范的建设性框架和报道方式,遵循“再语境化”这一思路。因此,在全球范围内,只要“建设性”秉承“向上向善”的理念,面向公众、面向问题、面向未来、面向行动,促成一个更积极的新闻业,进而促进社会进步、全球问题的解决,就是富有意义的。
[1]蔡雯,凌昱.“建设性新闻”的主要实践特征及社会影响[J].新闻与写作,2020(02):5-12.